創業的誤解

創業好像總是離我們很遠,我們需要在各方面都需要周全的準備,但事實是這樣嗎?我們來看一下大眾對創業的一些誤解。

迷思 1: 你需要大量金錢?

如果你有看過創業相關的內容,那你肯定常常聽到人們說風險投資或是天使投資者。我們對創業一個很大的誤解就是需要很大筆的起動資金才能成功創業。反過來看,我們需要的是,證明解決方案或產品能解決用戶的現有問題,那就自然能吸引投資者。

在大多數行業中,如果你的想法能解決一個真正的問題,你不需要龐大的投資就可以起步。有一些初創公司在沒有早期融資的情況下就獲得成功 — Shopify的創始人在創建售賣滑雪用品的電子商務網站時,尋找網上購物的解決方案。由於找不到,他們決定自己動手,在當時火熱的ROR框架上構建一個的解決方案。兩位創始人用他們產生的收入經營了整整六年。最終從投資者那裡籌集了資金,後來進行了IPO,估值10億美元。

我以前都認為沒有龐大的資金,就不能踏出第一步。直到在大學時期,我跟幾個朋友以兩萬元投得一個年宵攤位,售賣自家設計的產品。那時候,我意識到嘗試做一門生意並不如想像中需要天文數字的資金,更需要實行的決心,但必須要衡量自己的財務狀況,量力已為。

迷思 2: 你需要完美的計畫?

美國眾籌網站Indiegogo創始人斯拉瓦 (Slava Rubin) 曾說:「現今市場變化如此快,你永遠不知道市場會對你的產品或服務做出怎樣的反應,也不知道哪些新技術將會改變商業環境。」如果只在沉迷於打造詳細計劃但不實行,可能會導致在發布前讓產品完美而癱瘓。

我們沒有水晶球去預知市場將如何反應,所以不要試圖預測每一個細節,反而應一邊實踐你的想法,一邊進行反饋。獲取反饋後,持續改進你的產品和計劃。沒有人說創業是一帆風順的,但只要將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變成機遇,不斷嘗試並加以改進,從中必定有所收獲。

迷思 3: 最好的朋友 = 最佳的創業伙伴?

你有看過《社交網絡》這部電影嗎? 那你就大概知道朋友作為聯合創始人的壞後果。如果你還沒看過這部電影,那就告訴你,Facebook最初是由朋友們共同創建的,但結果並沒有很好。

大多數人在個人生活和工作中都表現得不一樣,這不是一件壞事。你的朋友可能會希望你在交流中坦誠點,你的同事可能會欣賞你在工作上專業點。在判斷一個朋友是否能成為一個好的合夥人時,你需要考慮到他們的個性,創業理念,雙方能力配合等。

很多時候,我們未必很了解自己的個性特點,浩觀成立了「賽馬會浩觀青少年創業培訓計劃」,助年輕人多了解創業這範疇,透過不同的活動讓我們了解自己的個性及訓練以創意解決問題,從以應對將來不同的挑戰。

--

--

CoCoon Foundation

「浩觀創業基金」(CoCoon Foundation) 為非牟利團體,致力推廣香港創業精神, 讓創新科技人才能發揮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