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的真正意義

近年全球正在加速轉型爲新技術或高科技導向的經濟,在人工智能、大數據、IoT等浪潮中,宏觀層面來說,企業面臨外部和內部轉型的需求,再優秀的企業也難免要配合轉型才不會被淘汰。人力資源市場的需求也因企業轉型作出改變,年青的你會感到無所適從嗎?

職場社交平台 Linkedin 在2020年發表了一篇文章,內容提及到10個職場最搶手的技能,創意/創新就是其中一環。哪麼你知道創新是什麼嗎?創新能力可以培養嗎?是否一定要有一鳴驚人的發明才稱得上創新呢?

翻看報章雜誌,不時看到企業推出突破性的重大創新成果,例如手機廠商或網路巨頭在行內發表驚人的成就時,又或是晶片廠商研發出製程數字更小的晶片 (注解:製程數字越小,晶片效能越強) 時,媒體就會大肆報導,並在媒體和商業會議上被吹捧。久而久知,這些「那才是真正的創新」的新聞和產品發表會,就對我們腦海中所描繪的創新意義產生扭曲的影響。我們逐漸相信創新必需推出驚天動地的新產品或服務,徹底改寫市場的規則。

當然,這些重大創新所綻放的光芒確實會讓其他事情顯得黯淡無光,但這並不是創新的真諦。以汽車產業為例,過去幾十年,工程師努力的目標並不是推出與過去截然不同的車,而是針對特定零件或某個性能表現,例如讓剎車更精良、耗油量更低、加速更快、風阻更低等,這些小修正逐漸累積,拿今天的車款跟20年前比較,兩者的差異就非常巨大。這樣的差異是靠一小步一小步的進展,造就了今天的進步。

創新思維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間企業和我們的發展。哪麼日常生活中,我們能夠怎樣培養創新能力呢?

以多角度來看事物:

筆者在之前的文章也提及過,我們在網上接收的訊息會因為演算法變的單一化,導致我們思考不周全。我想你一定會聽過這個小故事:一個玻璃杯,裡面有半杯水,有人會說:「只剩下半杯水了。」;有的人會說:「還有半杯水呢!」。但所有事物絕不是非黑即白,我們會因為經歷不同的事情,帶著自己的詮釋和假設去看待事情。所以你不應試圖改變事情本身,而是改變或提醒自己看待事情是有不同的角度,從而帶來不同的想法。試想如過我們每個人都接收同樣的訊息時,分享着同一樣的想法,嶄新的想法或產品的靈感從哪而來呢?我們必需抱開放的心去看每一件事。

多跟不同人合作/分享經驗:

俗語有云:「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凝聚幾個人互補不足、經歷和觀點所產生的力量是不容忽視的。我們讀大學的時候,很多時都被安排跟4–5個同學一起做專題研習,有的人比較擅長做簡報,有的人主意比較多,有的人對統籌感興趣。幾個人的長處各有不同,在專題研習中有着不同崗位,令事情能夠順利完成並互相學習。無論在學習環境或是職場,我都認為1+1大於2。當我們跟別人交流時,會看到事情的不同面向,激發我們思考。

疫情期間,可能少了跟不同人接觸和學習的機會,浩觀成立的「賽馬會浩觀青少年創業培訓計劃」在這段期間也策劃了不少線上線下的活動,助年輕人培養創新能力及其他軟實力,如欲了解更多,可關注CoCoon Foundation的社交媒體,那你就不會錯過提升自己的機會啦!

Follow us on:

IG: cocoonfoundation

Facebook: CoCoon Foundation

Website: https://foundation.hkcocoon.org/

--

--

CoCoon Foundation

「浩觀創業基金」(CoCoon Foundation) 為非牟利團體,致力推廣香港創業精神, 讓創新科技人才能發揮所長。